“长安受恩之民,再拜,遥祝东平郡王如岳如山永耀当世!”
“长安受恩之民,最后拜,遥祝东平郡王万岁!万岁!万岁!”
早就出城相送罗一离开的广平王李俶,听到百姓们如海啸般的呼喊声,并没有感到忧心忡忡与戒备,认为这是罗一与辽东军应得的。
只是对罗一十分干脆的离开,心头略微有些复杂。
“如此来去匆匆,让某越发摸不透东平郡王心性的同时,又生出一股莫名的敬佩。
真是好矛盾,又难以厘清如何生出这股感觉。”
像是自言自语的感慨了一句,李俶扭头看向郭子仪,轻声询问道:“郭尚书,您觉得东平郡王是个什么样的人。”
郭子仪望着辽东军越来越小的身影沉默了一阵回道:“是个让人又敬又气又看不懂的人。
不过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,不在于我们怎么看他,而是他都做了些什么。”
李俶点了点头,眼睛微微眯起沉吟了一阵,缓声道:“他这种人不屑去反,阿耶这次的安排有些草率了。”
扭头再次看向郭子仪,李俶嘴角勾了勾,微微一笑道:“他的那个要求,署名时加盖上我的金章。”
李俶这个要求让郭子仪感到既好笑又荒谬。
可一想到与罗一的交谈,每次都跟陷入雾气当中,让人总是明白了些什么,又好似什么都没明白。
而且罗一胆大包天到在某些时候连圣人都是他手中的棋子。
跟罗一有了牵扯,广平王有这样的举动也算不得奇怪。
这让郭子仪打消了拒绝的念头,轻声笑道:“有广平王替老臣说话,更能与陛下好交代一些。”
李俶摆了摆手,“郭尚书也是我大唐的砥柱,总不能走了一个,再让您也受委屈。”
感觉出郭子仪好似有些异样,李俶再次笑了笑,“东平郡王就像是一面无比明亮的铜镜,罩的人实在是相形见绌。
我说这番话,没有什么隐含之意。
就是觉得大唐能变成如今这样,皆是语焉不详与胡乱揣测之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