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
芙蓉阁 > 历史军事 > 万历明君 > 183.第181章 相濡以沫,河倾月落

183.第181章 相濡以沫,河倾月落(1 / 5)

第181章 相濡以沫,河倾月落

十一月十八日。

内阁大学士张居正、高仪、吕调阳、王崇古等奏,两仪之位,承乾以坤;万化之原,繇家而国,君听外治,后宣内教,此天地之大义也,请立中宫。

上留中不发。

二日后。

礼部堂上官带部主事官等,陈词劝请,圣母仁圣皇太后、圣母慈圣皇太后,特谕所司简求淑女,作配圣躬,既水落而石出,伏请圣君早立中宫。

上留中不发。

再三日。

诸部、诸寺、诸院、诸司堂官、主事官,引列祖宗及前朝汉惠、汉武等旧事,伏请再三。

翌日,上御皇极殿。

乃曰,迩者,群臣劝请,两宫慈命,朕以年幼德浅,犹疑再三。朕恭膺天命,嗣守祖基,夙夜兢兢,欲保兹历服,传之世世,眷惟大婚之礼,所以昌祚基化,人道重焉,不敢辞也。

故有,册杭州府刘氏为皇后,扬州府李氏为皇贵妃。

册彰德府韩氏为宜妃,东昌府张氏为顺妃。

以西安府吴氏为婕妤,侍圣母仁圣皇太后。开封府王氏为贵人,侍圣母慈圣皇太后。所余皆充女官,奉养两宫圣母。

命礼部悉具仪择日来闻。

……

皇帝的大婚,乃是人道重焉。

除了人伦表率之重,还有更重的是——大婚,就意味着皇帝的亲政。

这也是为什么群臣会如此不甘人后纷纷上奏。

就像是廷议时,朝臣的弯腰行礼或许不值得皇帝看一眼,但要是谁还直着腰板,那御座上可就一览无余了。

忠心不完全,容易被看作完全不忠心。

正因如此,皇帝此次大婚,各部司都铆足力气,有钱出钱,有力出力。

就连一贯清闲的翰林院,也加起了班。

天色近黄昏,往常这时候理应已经回府的王希烈,此刻还在值房内忙碌,时而翻查典籍,时而奋笔疾书。

大婚典礼泰半事务在礼部和内廷,但翰林院写青词的老本行在身,自然也要出力。

譬如皇后、皇贵妃的册文,就只能让掌翰林院事王希烈亲力亲为。

王希烈将写好的皇贵妃册文草稿放到一边,开始殚精竭虑构思起皇后的册文。

他提笔写了个“国治盖本于家齐”的例行开头后,便略作停顿。

至于之后,嗯,三代的典故肯定是不能少的。

想到这里,王希烈便继续写着——“……妫汭嫔虞,光启重华之运;涂山翼禹,诞开文命之基。”

写完这句后,就得查资料了。

王希烈将司礼监送来的皇后出身拿近,细细端看。

半晌过去,他才有了思路。

落笔写下——“咨尔刘氏,星轩降秀,泰筮兆祥,躬淑哲以伣天,体安贞而应地。”

这句一成,王希烈若有所感地顿住。

他自己复读一遍,自顾自摇了摇头。

沉吟片刻后,他又提笔将中间八个字划去,改成了“北斗降秀,明圣兆祥”。

写完之后,他再咂摸了一会,终于满意地点了点头——这样保留原意的同时,又能点出刘氏生在春季的夜间,籍贯在杭州,家在西湖近处,比先前一句更合适些。

王希烈脑海中思量后续如何行文。

突然之间,只见余光里多出一道身影。

他下意识整个人身子一抖,手中的笔一时没拿稳,掉在了桌上。

王希烈凝神时突然受惊,回过神来第一反应就是要出言呵斥,翰林院竟有人敢不告而入他的值房!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
最新小说: 杜林日记 谍战:红色掌柜 早安大明 亮剑:老李要枪不要! 从博德之门开始的无限旅途 寒门枭主 明渣的逆袭 万历明君 神尊强宠,废物小姐竟是绝世女帝 人在大唐,父慈子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