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4章 府君问道,满座皆惊!(今日完成8千字)
众位案首闻言,眸中精光闪动。
能坐在这楼台上,哪个不是江州府千里挑一的聪明俊才?
这场谷雨文会并非府试正场,
但周院君的态度,却可能直接关系到他们两月后府试的前程——毕竟今岁府试主考之位,已由薛太守转交到了这位院君手中。
府试文章高下,诗词优劣,不过在院君大人的一念之间。
“请院君赐题!”
暨阳县案首沈织云率先起身,衣袂翻飞,执弟子礼叩问。
余下众人也是亦纷纷正襟拱手,目光灼灼望向周院君。
“大周文人,胸中才气,其本源为何物?”
周山长的声音如古井无波,问道。
顿时,
众位案首齐齐变色。
才气本源?
众人相顾茫然。
自在私塾求学,蒙学开智以来,体内的才气便如呼吸般自然存在——五岁执笔,便觉经脉间有清流游走。十岁成诵,更感胸臆间文华流转。
凡是大周圣朝的子民,无论男子,乃至闺中女子,开卷读书即生才气。
才气充足后,考科举,而晋升文位。
更奇者,就连山野精怪,它们捧读诗书文章,竟也能在妖脉中催生才气。
可这如影随形的才气,究竟从何而来?
他们在少年时,只觉才气是天生便有。
而今被院君大人这么一问,他们才惊觉十几载寒窗,自己竟从未仔细去扪心叩问过,文道修行的最基础玄机。
“才气本源?”
裴惊嶷将手中茶盏轻轻一搁,听到此问,雪白长须随颔首动作微微颤动,眼底精芒乍现又隐。
“这?!”
在座的进士们眉头微蹙,举人们陷入沉思——才气本源之问,看似浅显,实则直指文道根基。
无论是泼墨挥毫,还是引经据典,皆需才气为引,方能显化一道道文术之威。
别说是举人、进士,便是翰林院那群皓首穷经的老学究,亦常为此争得面红耳赤,甚至著书立说,穷尽一生,也未必能窥其全貌。
越是质朴的问题,越藏玄机。
这“才气本源”之问,看似浅白,蒙童也能信口一二,实则深邃如海。
院君大人竟要六位童生案首作答,
这不啻于让初试啼声的雏凤,去量那九霄云外的天高!
莫说尚未入道的童生,便是那些已登金榜的举人、进士们,对这“才气本源”怕也要斟酌再三,不敢轻言。
满座朱紫顿时屏息。
“才气本源?”
府城案首赵子禄眸光微闪,
他心中骤然燃起一丝希望——这或许是他翻身一搏,扭转颓势的绝佳机会!
如果能借此博得周院君的刮目相看,府试时,他未必不能翻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