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大一小两个造纸天才的故事还在发酵,张侍中回宫领赏的时候,发现今时往日再不一样了。
夸赞,祝贺与谄媚接踵而至,张不疑霎时成为万众瞩目的中心。
作为侯府二代,他自然学过交际的艺术,但自从打开科研的大门,他蓦然觉得,把精力花在交际上,是对造纸这个重任的浪费与亵渎,是对大王期望与信任的辜负。
他才找出了一种打磨原料,如今的白纸尚有黄斑,不能完全地消除。在纸张没有问题的基础上,如何节省人力,这些问题都等着他探索、改进,时间紧迫,大王还说要他在少府挂职,指导官方作坊的成立呢。
他逃也似的回到留侯府,发现还是家中清净,霎时漫上感动。
父亲不问朝政,是多么明智的一个决定,人们都已经习惯了留侯的宅,不会没眼色地上门拜访。还没感动多久,门房自豪又恭敬地领他去了外屋,那里堆着如山的拜帖,发起人有同辈的彻侯世子,还有表达敬慕的年轻人,以及诸子百家的大贤。
门房暗想,若是世子同意,送来的就不仅仅是拜帖,而是丰富多样的礼物了。
张不疑:“……”
对于递拜帖的众人而言,谁敢进长信宫与梁王殿下套近乎,除非与太后亲近的近臣,还有教导梁王的师傅们。
虽然留侯为他们所敬慕,同样不敢贸然打搅,但两相比较,众人还是选择了张侍中,以热情的姿态冲破勇气,递拜帖来留侯府。
张不疑察觉到了压力。
回到厢房一问,父亲还在睡觉。
辟疆也在,没有前去书院就学,张不疑松了一口气,露出笑容,想与二弟叙叙话,谁知二弟欲言又止地看他,整个人仿佛暴雨蹂.躏过的小草,既幽怨,又蔫哒哒。
张辟疆艰难开口:“大哥,弟弟也要为封侯努力了。”
日后是从军好呢,还是曲线救国,如曲逆侯那般,先谋文职再转型?
张不疑:“??”
.
许是预料到了留侯府的热闹,翌日,太后陛下皆是发话,说张侍中年少善研,不该为外物叨扰。众人明智地派遣仆从收回拜帖,心下可惜一瞬,又觉得是该这样。
谁叫留侯世子太过年轻?放在从前,真是想都不敢想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