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李洵这边,也同样接到了朝廷的吿谕文书。
当然,是否张贴广而告之,那就不是朝廷能做得了主的了,这得看李洵这个真正统治者的心情。
这吿谕文书首先被交到了林德康手里,看完文书内容,林德康只冷笑了一声:
“军饷例银从来不发,就跟忘了肃城四地似的,这显摆战功的吿谕文书倒是没落下我们,还快马加鞭送来了!就是不知道,将来陛下知道真相,脸上挂不挂得住。”
他很清楚,嘉佑帝发这文书给他们,就是来炫耀示威的。要以他的意思,还真想给他张贴得到处都是,这样将来真相揭露,嘉佑帝才丢人丢得越广。
不过,到底怎么处理,还得看郡王殿下的意思。
他拿着文书去找李洵。
最近肃城的甜菜开始收割了,亩产量远高于去年,再加上种植面积大,先前修建的储存地窖便有些不够。
如今肃城各地正在紧急扩建储存地窖。李洵也在四处巡视,检查库房储存条件是否达标,并且验收设置于肃城治下几县的几家加工厂,看其厂房与各种设备是否合格。
今日难得在肃城郡城,他便立刻拿着这文书和其他需要他批示的公事去找他。
“殿下,朝廷送来了这吿谕文书,要求各郡县广而告之。您看,我们要不要张贴?”
李洵看完了文书的内容,微微一哂,看来大启真是难得打一场胜仗,急需鼓舞人心士气,嘉佑帝得知了消息,都未曾细细核实,便迫不及待地昭告天下了。
“当然不贴了。”
林德康有些意外:
“这倒显得我们怕了他似的。”
而且,现在把嘉佑帝捧得越高,他才越丢脸。不贴岂不是错过了大好机会。
李洵道:
“先前我就让夏金良告诉过刘渊,所有军功战利品他们自行处置,我概不插手。如今看来,上报军功,应是刘渊那边的自保之策,不过是些虚名而已,我们倒不妨配合一下。”
上报军功,扬名天下,对刘渊他们自保是有好处的。
刘渊家中一大家子人都在京中为质,却不像当初的林相一家人,在嘉佑帝眼中已经没有利用价值,使个计策就能半途劫走。
边关战事胶着,刘渊的家眷们是京中的重点监控对象,别说劫到肃城来,就算是出京上个香,也有大批禁军“护送”。
重要边将的家人,就和震天雷一样,属于王牌,必然是被嘉佑帝重兵把守的。